你好,悲伤,我们一起前行!

失去是生命的必修课,悲伤作为一种情绪表达,它与失去总是如影随形。如何正确认识悲伤和应对悲伤?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探寻应对悲伤的最佳方式。

正确认识悲伤

什么是悲伤?

悲伤大概是最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它有时是一个勉强的微笑,有时是一个迷离的眼神,有时又是泛红的鼻头,又或者是令人迷惑的行为……悲伤最令人难以辨别,也最难治愈。

专业书籍中这样描述悲伤:悲伤是个体中最早出现的情绪之一,也是人类很早就开始认识的一种情绪。 悲伤通常由分离、失去或者失败所引起,悲伤是一种情绪反应。

你一定不难发现,悲伤这种情绪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孤零零躲在角落中的,它的不受欢迎程度不亚于死亡 死亡一样,悲伤也是一个隐晦的话题,这也意味着人们尚未能真正做到坦然面对悲伤,包括引起悲伤的事件本身。

Letter in a bottle

社交媒体让人们可以分享更多即时动态,但是周围的人分享的通常是一些积极向上、开心、乐观的日常及见闻,悲伤的踪迹很鲜见。 大家不喜欢张扬悲伤,却常常转过脸去独自忧伤。

我们隐约知道:悲伤是不受欢迎的,至少大家都不愿意将自己沮丧和低谷的一面暴露于众人前。

落入荷叶的水珠,晶莹剔透,活脱脱一个小可爱机灵,阳光之下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仿佛在荷叶的保护下,外界的任何烦扰都与它无关,它如此美丽,怎样都不能让人将它与忧伤联系上。但事实总是出乎人之意料。 荷叶——这个看似博爱的保护伞,实则也是一个牢笼。我们知道,在荷叶上,露珠所到之处是不留痕迹的(这一点跟悲伤如出一辙),直至消逝的一天,露珠都不曾意识到,荷叶在做它保护伞的同时也是它最大的悲伤牢笼。

悲伤如风,而你是那一棵树,树欲静而风不止。

悲伤也如弹簧,当不能强大到完全掌控它,它将堪比一颗定时炸弹,压制得越厉害,爆发的危害就越大。

无声无息最恼人,不留痕迹更像是一场内耗。

悲伤,也许是特殊时期人们释放情绪的保护伞,而如果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悲伤亦可成为一个禁锢和消耗生命的牢笼,因为悲伤是那么的神秘和无踪影。

 

悲伤的主观感受

悲伤的主观感受有哪些?

由于个体的成长环境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一,个人身体素质和心里素质也各异。 同样性质的事件或情境所引发的悲伤会因人而异,悲伤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尽管我们有时候很难说出这种感受是什么,但当某种情绪发生时,我们确实能感受到,悲伤也是如此。 诸如:沮丧、失望、气馁、意志消沉、孤独、孤立,等……

悲伤感受

悲伤会因为实际情境的不同而引发不同的复合情绪,从心理层面上看,悲伤只是悲伤,一种情绪表达; 但从生理层面上看,悲伤又不仅仅只是悲伤,因为情绪会影响个体的生理机能和状况。研究表明, 悲伤过渡容易导致肺气抑郁,耗伤,最终损害身体健康。

读过《红楼梦》或看过相关影视剧题材的人一定知道书(剧)中的主人翁林黛玉是羸弱和忧郁的代名词,她有着与其豆蔻年华之生机勃勃截然相反的气质:成熟,谨小慎微,忧郁,压抑。 林黛玉的悲惨命运也许是作品时代背景的必然,但从某种层面来看,也是她的性格使然。 整部著作中,人们关注她的才情远远高于关注她的身心健康,后人总是在赞叹她满腹诗书、风华绝代的同时又哀叹她的悲惨结局。 就这样一位不食人间烟火、孑然于世的女神终没能逃脱郁郁而亡的结局。

诚然,不幸的身世,被迫寄人篱下是她命运走向的起因,但贾宝玉对薛宝钗的选择,导致其感情无所寄托,悲伤无处宣导才是黛玉香消玉殒的导火线。

红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简单几句话一定是肤浅至极,但单从情绪管理角度看,应对悲伤,不能如林黛玉般一味地压制或者纵容,一经爆发便无回头路。

 

应对悲伤

当面对失去,尤其是与挚爱生离死别时,悲伤是必然的。 作为一种情绪,悲伤能被人们主观感受到却无法触摸,正因如此让它有隐匿的机会。

认识到悲伤的消极影响,应当如何应对

面对和接受现实

首先,认识到悲伤是情感表达的一种常见方式。

当面对挚爱离去,回顾整个事件的始末,告诉自己:这件事已经实实在在发生了。

每个人都很难短时间内做好接受失去的准备。 想着往后的日子里再听不到他(她)的声音,看不到他(她)的笑容,感受不到他(她)的温度,悲伤瞬间涌上心头,破防是分分钟的事情。 悲伤和其它所有情绪一样,是情感表达的方式之一。 我们要做的是,认识它,接纳它和表达它

失去是一件不可挽回的事情,即便如此,也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至亲离去这件事。 试着将目光转移到正在或已经发生的其它事情的积极方面。 离开的人一定也希望你能够以积极代替郁郁寡欢。

其次,运用积极情绪来反向面对悲伤,减少悲伤带来的不良影响。

曾有专家对丧亲者面对至亲亡故的消极情绪进行研究。 分别在至亲去世前的一个月、三个月,以及至亲去世后的一个月、三个月,这4个不同的时间点观察当事人对丧亲事件进行积极重评的影响。 研究发现,当事人因为积极重评,分别增加了与积极情绪的联系和减少了与悲伤情绪的联系。 由此看见,积极重评有助于处于悲伤情绪下的人们产生积极情绪,而积极情绪又有助于应对悲伤。

积极情绪会引发更多的社会支援,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人们喜欢分享积极向上、正能量而非悲伤、沮丧、负能量的日常。 被支援,被肯定是沮丧中的一盏方向灯,给予你光亮和温暖。 由此增加自身的积极体验,继而引发更多的社会支持,最终减少悲伤的损害程度。

观影

最后,行动起来。

具体可以这样:

> 处理好逝去至亲的身后事务:在亲人离开后,妥善地处理其身后事,有计划,有条理地处理每一件事,用积极应对来减少丧亲背后的悲哀感、丧失感和无助感;

> 按时作息:晨起夕落,让身心储备好充足的能量迎接崭新的每一天;

> 不刻意独处:接受来自亲朋好友的美好问候,投身一个有参与感的集体活动,甚至策划一个有意义的旅行;

> 借助外力寻回久违的笑容:读一本有助于走出悲伤的书籍,看一则充满欢乐的综艺节目,观一部喜剧电影;

……

还有许多方法,如果你想到了,并愿意付出行动,尽管去积极计划和执行。

通过外界的刺激减少独处和悲伤的机会,在积极情绪的协助下降低悲伤带来的不良影响。

 

与悲伤共存

正确认识悲伤,感受悲伤; 练习如何在悲伤中获取更多积极情绪,通过积极情绪减少悲伤所带来的影响,是应对悲伤的一个方式。

但应对悲伤并不意味着要压制它甚至消灭它。 悲伤不会消失,它可以在有效的应对方式下慢慢淡化,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

适当的悲伤是温存记忆的一种情绪表达,它会提醒逝去的挚爱一直在内心深处。

与悲伤共存

我们要做的是,正确认识悲伤,感受悲伤,应对悲伤,用积极的心态拥抱悲伤,与悲伤共存。 每一步路都是与挚爱过往的印迹,每一步路亦都是生命馈赠的财富,未来,我们会在应对悲伤的旅途遇到更坚强的自己。

不要独自扭过头去悲伤,而要跟它说:你好,悲伤,我们一起前行! 

恰当的寄托方式是应对悲伤的一剂良药。

Algordanza memorial diamond ring

Algordanza骨灰钻石是21世纪初在瑞士研发和推行的一种绿色科技殡葬方式,它以骨灰钻石葬的方式纪念逝去亲人,是殡葬业的一个革新。第一次将纪念、爱、温存和永恒用一颗美丽、独一无二的钻石来联系。

也许生命会消退,但爱一定不会。

骨灰钻石已经帮助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逝去至亲至爱的人们带去了温暖和抚慰,帮助他们一起应对悲伤。

更多关于应对悲伤的主题,欢迎关注和订阅Algordanza博客

Algordanza memorial diamond brochur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